注意:综合性大学属于学历教育机构,以教育人才发文凭为主,学期3-5年,不设短期培训班。而职业学校属于职业培训机构,是以培训就业人才发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的学校,培训期为1个月至3年。所以,你要学推拿按摩等健康专业,应该选择的是职业培训学校!凡是挂中医学院、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的培训机构,大都属于非法盗用大学名头!如果您不信,应该搜索相关大学的官方网站,通过官方网站的电话咨询一下大学就知道了!
福建 闽bwin官方网站海峡职业培训学校是一家专门以针灸推拿职业培训为主的学校,创始于1999年,是全国闻名的医学博士、享受国家津贴的全国首位"按摩大师“杨忠锋医师创办。学校设有针灸推拿、整脊正骨、小儿推拿、催乳育婴、健康家政等专业,报名热线:18950777733(欢迎加微信)!
陕西中医学院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学院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有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3个教学院(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国医大师2人—张学文教授、郭诚杰教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五”人才16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21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中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28个二级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近12000人(含留学生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
近6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四、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
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有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技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五年,学校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工程”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9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2700张,年门诊量120余万人次,年住院患者6万余人次,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5个。两所医院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5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其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有 “固肠止泻丸”、“八正合剂”、“维血宁”、“参术止带糖浆”、“消炎退热合剂”、“金砂五淋丸”等主导产品,企业总资产达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学校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黄芪、连翘等药材种植基地,与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等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100多项科研成果和中药新药成功转让给省内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51人,其中本科生44人、硕士研究生7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50多个学生社团的活动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坚持30多年的“文艺百花奖”汇演、大学生辩论赛、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烘托出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国“十运会”上受到表彰,是我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学校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的惟一一所中医院校。学校承办的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九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领导及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高度评价。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称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世纪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学院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中心 陕ICP备05001612号